祭天是纳西族自然崇拜的一个缩影,自然崇拜孕育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使纳西人成为热爱自然的人。今年春节正月初四,我到塔城乡署明村拜访了和世先,目睹了老东巴尊重自然的那份虔诚。
一年之初,和世先家的大门上和正房门新贴了象形文字的春联,上房大火塘的正上方张贴着一幅东巴画,那些都是他自己创作的。四合小院全由木板土墙房构成,一到老东巴家就被一股原生态文化的气息所包围。如今的丽江,东巴文化如日中天,尤其在古城,东巴字画、东巴木雕、东巴T恤等,不一而足。然而,两年前被邀请到丽江黑龙潭从事“东巴文化产业”的老东巴和世先,却不愿意做“演示”的事,他要坚持传递纳西民族文化的初衷,就在今年春节前毅然回到了高山深处的署明村老家。春节对于和世先来说,最重要的是主持家族的祭天仪式。“在村里,我们和家叫‘瓦尼若’,就是初五祭天的家族,姓杨的家族是在初十祭,所以杨家叫‘曾尼若’;明天刚好是初五,是我们姓和的家族祭天日,正在做准备工作呢。”和世先说已经清扫好了祭天场地,备好了黄栎和香柏树枝,用于除秽的石头也从箐河里找来了。一切准备就绪,但眼看天气突变,有下雨下雪的样子,然而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老东巴说俗称“纳西祭天大”,纳西人的祭天是风雨无阻的。祭天是纳西族最古老、最神圣,也是在民间最广泛的民俗活动之一。纳西族的祭天活动最早见于元代李京的记述:说磨些人“正月十五登山祭天”。明景泰《云南志》也载:“磨些蛮,不事神佛,惟每岁正月五日,具猪羊酒饭,极其严洁,登山祭天以祈丰禳灾。”明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记述丽江木氏土司府见闻时称“其俗新正重祭天之礼,自元旦后至元宵二十日,数举方止”,可见纳西族祭天仪式的神圣与历史悠久。
署明村是塔城乡依陇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和世先的家在一社,在大山的最高最深处。由于交通闭塞,外来文化干扰很少,因而较完整地保留了东巴文化。署明6个自然村中,所有姓和的家族,都在大年初五祭天。这种有其固定的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祭天社群,称为“美本化”,每个群体由四五户或十几户人家组成,各自有固定的司仪东巴。和世先介绍说,署明村里除了以家族姓氏按俗成的时日祭天外,大年初七是全村一起祭,祭天场面更大,也最隆重。大年初四的整个下午我们都在火塘边听和世先老东巴讲述纳西族的祭天。在纳西人眼里,天与地给人类以生息,所以天与地最大,于是把每年农历正月和七月间举行祭天视为最重大的村社活动,而新春里举行的祭天更为隆重。隆重的祭天仪式中,最神圣的莫过于三棵祭树。和世先介绍说,祭坛正面要插三棵祭树,左右两边用黄栎树,一棵分杈,一棵笔直,分别象征纳西人类始祖崇仁利恩的岳父、岳母,即天神“美”和地神“达”,中间那棵用柏树,象征始祖母衬红褒白的舅父“许”。祭树下要立三颗神石“董鲁”,神石不能在路上找来,要在箐沟中找干净的石头,因为这神石主要用来除秽的。和世先已经为初五的本家族祭天选好了祭树,只等进场就插上去。他说进场后,仪式开始,按次序要念《除秽经》、《天香经》、《祭献经》、《鲁般鲁饶》(人类迁徙)、放生(祈求六畜兴旺),最后祭饭送天。如果是宰猪祭天,结束前还要念《神药经》。祭天是神圣的、严肃的。祭天时,全族男女老少都可以进入场地,但在场中不能谈论坏事情,诸如某地发生偷盗、凶杀等不吉利的事不能讲。念《天香经》点香时,每人都要许一个良好的愿望。纳西族祭天的“天”指什么呢?和世先说,根据对祭天的祭祀对象“美”“达”“许”三棵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其内涵包括天地自然、人类祖先。祭天的目的在于加强群体凝聚力,祈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祈求祖先保佑。听罢老东巴的讲述,又有缘分一睹神圣的祭天仪式,是我在新年里所求得的福泽了!
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天果然飘起了雪花,我们赶到老东巴家时,他家的大儿子和永仁、二儿子和永明、三儿子和永才、最小的儿子和永昌及家人都来齐了。看看天,雪越下越大,没有转晴的样子。一家人背负食品,抱着鸡,冒着大雪出发了。他家的祭天场就设在家南侧百米开外的林子边。祭场早在前一天清扫干净,这时铺上了一层雪花,更显洁净而庄严。老东巴神情庄重,除秽净场后依次插好了早已准备好的那三棵祭树。祭树下插一些香,放置神石,摆设上供品……雪花纷纷扬扬,先是村子的木板房被涂上一层银白,而后是村后梯田,最后延伸到整个山林,一切都在瞬间进入到白色世界里。远处,林边几个地方正在青烟袅袅,这是村里其他姓和家族的人在祭天。祭天已成为村民们一年之初的大事,都要请老东巴去主持。如是,尊重自然的祭天传统使老东巴和世先在春节里成了最忙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