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东巴文化>东巴百科

东巴百科

东巴文化的各类知识

【杨启昌】追忆祖先德行,激发民族上进精神的传统节日——祭天


 居住在玉龙山下,金沙江畔及其他各地的纳西族人民,有一种共同的最隆重的古老传统习俗,就是祭天。

 祭天,纳西语叫“蒙本”,纳西俗话说:“纳西蒙本德”,意思是纳西人重祭天或纳西最大的节日是祭天。又说:“纳西蒙本若”,其意为纳西是祭天人。这些俗语反映了纳西族对祭天仪式的重视,反映了祭天在纳西族心理中的比重。过去,纳西族往往以祭天或不祭天与其他民族相区别,并形成识别本民族的重要标志。

 祭天时间一年两次,新春大祭。准备阶段不算,正式祭祀活动三天,加上复祭一天,共计四天。七月小祭,时间一天。祭天有祭天场,一般设在离村不远的风景较好的地方,场内设有祭坛。祭天活动除部分山区一家一户进行外,大多数地方以宗族单位进行,叫做祭天群,纳西语叫“蒙本化”。由于纳西族内部有不同支系之分,祭天群也有铺笃、古徐、古展、古禅、啊余、忍喀等不同宗族群体,根据东巴经的记载,这些不同的群体,是由纳西族最早的四个氏族“梅、禾、树、叶”承传繁衍而来。祭天时,全宗族的男人都要参加(有的地方也有女人参加),要杀猪、杀鸡、宰牛,要点大香,非常严肃而隆重。
 从祭天仪式和祭天时所念的经书内容看,祭天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而成的古俗,以祖先崇拜为主。

 祭天时,祭坛上插有代表所祭对象的三棵神树,左右两棵为栗树,中间一棵为柏树。左边的栗树“蒙”(天)代表纳西族英雄先祖崇忍利恩的岳父“祖老啊普”天神,右边的栗树“达”(地)代表崇忍利恩的岳母“衬恒啊祖”,中间的柏树“许”代表母舅。

 祭天时要念《崇般绍》(迎接迁徙者)等经书,其中《崇般绍》是最重要的经书,这本经书反映了纳西族祭天的实质,其主要内容是:解释了三棵神树所代表的含义;追忆了纳西族远古先祖米忍初楚、初楚初余、初余初居、初居居恐、居恐精忍、精忍崇忍、崇忍利恩、恩恒诺、诺本培、本培俄、俄高勒、高勒趣等的历史及其与自然斗争的过程:记载了崇忍利恩上天求婚,用智慧冲破了祖老阿普天神所设置的重重障碍,与其女“衬恒保白”结为夫妻,一起来到人间繁衍后代的过程;记载了纳西族祭天的来由。祭天的来由大意是:崇忍利恩与衬恒保白从天宫下来人间,祖老啊普天神夫妇送给崇忍利恩夫妇许多金银珍宝、衣物用具、驮马坐骑、耕牛耙牛、东巴女巫、男仆女婢、九种牲畜、百样谷种,他们顺着白银梯子、黄金绳索下来人间居住。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可是迟迟没有添后代,后来虽然生了三个儿子,但又不会开口说话,为此,利恩和衬恒夫妇忧心忡忡,坐卧不安。后来,他们派白蝙蝠和天狗两个使者,去天宫祖老啊普天神处恳求帮助和指点,但遭到了拒绝。他们急中生智,用计探听得祖老啊普向衬恒阿祖讲三个儿子不会说话的缘由,其因是春天三个月,春雷不响前,不会做祭“蒙”的礼仪;夏天三个月,树叶还在翠绿时,不会做祭“达”的礼仪等等。蝙蝠和天狗两个使者飞回人间,把听到的话一一告诉崇忍利恩和衬恒保白夫妇。他们按照阿普说的办法举行祭礼以后,三个儿子都开口说起话来,老大说的是藏话,老二说的是纳西话,老三说的是白族话,三个儿子变成了三个民族。从那以后,纳西族人民为了纪念先祖功德和后代子孙的幸福,于每年春秋二季,设场建坛,举行祭“蒙”“达”“许”之礼,世代绵延不绝。

 祭天经书的很大篇幅,是追述先祖的英雄历史,尤其是对英雄先祖崇忍利恩与衬恒保白由天上来到人间后,繁衍后代和艰辛创业的英雄业绩赞不绝口,所以祭天实际上是“祖先颂”,“英雄颂”。是以歌颂崇忍利恩为核心,兼及其岳父、岳母、母舅和其他先祖的一种祖先崇拜活动,只因把崇忍利恩的岳父祖老阿普神化为天神,所以称为祭天而已。有少数地方的纳西族不称“蒙本”,而称“戛本”,意思是祭胜利先祖,其仪式和所念经书与祭天基本相同。

 以祖先崇拜为主的祭天,作为纳西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主要目的是在祭天活动中,以念经书形式,讲述本民族历史,世世代代追忆祖先的功德,缅怀他们艰辛创业的英雄历史,教育和激励后代子孙,以祖先为榜样,战天斗地,进取向上,自强不息。同时,通过祭天,维持近亲间的血缘关系,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维护本民族的利益,为此,其祭祀活动,往往是以宗族为单位进行,所以祭天是具有突出的民族上进心理和精神的节日。

(注:有关祭天的情况,笔者访问了部分老东巴,参考了东巴文化研究室和岌源老源等翻的有关资料。)


  文章来源:丽江县政协文史委编《丽江文史资料》第四辑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联系方式

座机电话:0888-5122377

联 系 人:13988858541(和先生)

邮箱:yushuizhai@163.com

联系方式

扫一扫、公众号

公 众 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