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东巴文化>学术争鸣

学术争鸣

各东巴文化学术内容的碰撞

与木琛关于东巴文化传承保护的访谈

与木琛关于东巴文化传承保护的

访  谈
 

       本网通讯员  和华菊)

    木琛,男,丽江市东巴文化博物院副研究员,丽江市纳西东巴文化传承协会副会长。笔者由14年5月份,就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相关问题对木琛进行了访谈,记录如下:
    东巴文化传承保护之路异常艰难,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目前,在您看来,东巴文化传承保护的困难有哪些呢?
    木琛:东巴文化传承保护的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历史原因。冲击最大的一次是文化大革命,东巴文化作为牛、鬼、蛇、神,打击异常巨大,文化大革命时东巴经书被大量焚烧,东巴活动被迫取消,东巴在一定程度上被压制,经过这次文化洗礼,人们信仰缺失,不相信的也越来越多,传统文化信仰动摇。2、外来文化冲击。在古代纳西族社会,木氏土司由于统治需要,对东巴文化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手段。在现代,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外来文化的冲击对纳西族东巴文化有很大的影响。3、现代环境变化,经济为主,文化需求不迫切。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丽江坝区,因盲目追求经济生活水平,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意识淡薄,传统信仰缺失;在经济相对滞后的边远地区,传统意识、有信仰基础,但是无力大范围传承保护,年轻人开始出去打工,传承工作开展困难。
    东巴文化传承保护边远地区比坝区好的原因?
    木琛:在较边远的地区,信息相对封闭,受外来文化影响小,民间习俗保留好,传统意识强,在很多场合,东巴不可缺,东巴的地位高,东巴文化根基深厚,达到自然传承。
    现在,丽江的一些学校,也开始在教授一些东巴文,你认为在学校进行东巴文化传承,主要有成果和困难有哪些呢?
    木琛:现在,在政府的扶持下,学校的东巴文化传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玉水寨东巴文化传承学校,招收来自边远山区的失学儿童,免费进行东巴文化的学习,每个月还有50元的生活补助,外加150元的补贴,学制为5年;黄山小学、方国瑜小学、白沙完小这几所小学在东巴文化传承方面,力度较大,时间较长,课程设置较合理,传承保护方面有一定的成就;鲁甸新主东巴文化传承学校,则以短期培训为主,一年一期,每年培训时间为40天,长期学习的有六人,作为校长的和桂生东巴和徒弟,从2010年开始进行东巴绘画班的培训,一年一期,学员有24个,有国家专项拨款(2010年鲁甸新竹成立国家东巴绘画基地),去年还举行了祭天仪式培训班,这些项目的实施,更多的人投身东巴文化传承保护行列,为东巴文化民众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
    学校传承的主要困难主要包括:应试教育背景下,东巴文化的传承保护因不作为考试科目而引不起学校、学生、家长的注视,学校的工作开展流于形式,不能长期的保持下来,而保持下来的学校课程的开展也没有时效性的进展,主要来源于家庭对东巴文化传承保护的意识淡薄,家庭教育也涉及不到东巴文化,学生只是一时的热情,等热情过了,又放弃了学习东巴文化的念头,导致东巴文化的学校传承达不到实质性效果。
    这几年由于旅游的发展,在市场上出现一些对东巴文化不尊重的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木琛:东巴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要在保持原真性基础上创新,旅游拉动文化的发展,这是很明显的,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吗,首先,对于东巴文字的滥用现象愈演愈烈,大街上对东巴文字利用很多,一些广告牌上、对联等,但是其正确率是非常低,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其次,是东巴文化开发者对东巴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前期调研没有做到位,有的甚至对东巴文化一窍不通,就开始开发东巴文化产品,到时产品的文化失真现象严重,产品内涵不高。再次,导游的宣传误导,趋利性强,导致本真的文化被歪曲宣传。
    现在,国家提出了要建设文化强国,鼓励开发文化产业,面对这样的形势,您认为东巴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应走什么路子呢?
    木琛:文化的传承保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改革是东巴文化发展必走的一步,东巴文化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都相对保守,东巴文字已历经1000多年的历史,但是文字的形式没有跨越性的改变,东巴经书的改革在历史上也有过,但是改革的方向也出现了与时代背离的现象,导致东巴经书更加繁多,东巴仪式持续时间更长、仪式更加复杂,再加上人的精力有限,导致东巴文化传承的困难,所以要想东巴文化能适应时代发展,做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东巴祭祀要做到取其精华,程序要更加简明,仪式时间要缩短,而且要整理出适合各个场合举行的仪式等,要探索出适合东巴文化发展的一套体系。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的本真,提高内涵,做出特色。充分利用东巴这个群体,在东巴文化传承保护基础上,做为一个谋生手段,使东巴能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地位,这是东巴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联系方式

座机电话:0888-5122377

联 系 人:13988858541(和先生)

邮箱:yushuizhai@163.com

联系方式

扫一扫、公众号

公 众 号
返回顶部